鹦鹉热是外出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。它主要通过鸟类,游玩野生鹦鹉比如鹦鹉、鸟禽鸽子、保持鸡鸭等传播给人类,距离严重时可危及生命,当心其名源于最初在赏玩鹦鹉人群中发现病例。热偷暑期出游,外出泉州疾控提醒注意预防鹦鹉热,游玩野生鹦鹉与野生鸟禽类保持一定距离,鸟禽爱鸟人士也请注意,保持你的距离“朋友”可能让你患病。
一般人与人不会传播
发病后出现高热头痛
疾控专家介绍,当心该病原体最早从鹦鹉体内被发现,热偷故名鹦鹉热,外出主要在鸟类及家禽中传播,也称鸟疫,也可由染病动物传染给人。
鹦鹉热传染源主要是鸟类和家禽,比如鹦鹉、鸽子、鸡、鸭等。人类感染鹦鹉热主要通过空气、气溶胶和密切接触传播,可能是吸入了带有病原体的空气或气溶胶,也可能是接触了被污染的禽鸟排泄物,病原体通过皮肤、黏膜或者消化道进入人体。
一般情况下,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播。人感染鹦鹉热后,并不会立刻出现症状,潜伏期短则3天,长则45天,一般是5到14天。患者发病后,临床表现多样,主要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和类似流感的表现,通常为39℃以上高热、头痛、干咳、乏力、呼吸困难、肺炎等。若不及时治疗可发展成重症,病程延长甚至死亡。
不近距离接触野生鸟禽
被抓咬挠伤及时消毒
疾控专家提醒,要预防鹦鹉热,市民在外游玩时,尽量不近距离接触野生鸟禽类,与其保持一定距离。购买正规渠道、检疫健康的禽鸟,切勿购买来历不明或可疑发病的家禽和宠物鸟。
饲养鸟类宠物的人员要注意保持饲养笼器的干燥清洁,定时消毒。在接触饲养的禽类时,要注意卫生。在处理其排泄物时,应做好个人防护,规范戴口罩、戴手套,处理后及时洗手。若被抓咬挠伤,须及时消毒、清洁伤口,必要时前往医院就诊。
宠物如有可疑症状,及时寻求专业宠物医生帮助。若自身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,且有鸟禽暴露史,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,并告知医生相关流行病学史。
(融媒体记者 许奕梅)
汕梅高速改扩建梅州段涉输油管道迁改完成第二处动火作业
华领医药-B(02552)预期中期溢利约11.84亿元 商业化移交效率提升
Canalys:2025年第二季度美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%
优化管理结构!凯雷(CG.US)设立三位联席总裁
明年秋季投用 磁灶中学扩建工程二期建筑主体全部封顶
财政部:1-6月国企利润总额21825.3亿元 同比减少3.1%
广发证券:6月港元触及弱方保证,为何港股并未走弱?
港股收盘(07.28) | 恒指收涨0.68% “反内卷”题材降温 恒瑞医药(01276)大涨24%创新高
瓜王争霸!广东种业驱动冬瓜产业迈向标准化、品牌化
雷朋Meta智能眼镜销售激增 助力依视路陆逊梯卡上半年销售额突破140亿欧元
织密防蚊网!梅州开展防蚊灭蚊集中行动周活动
小摩:美联储维持利率已成定局,理事沃勒和鲍曼或为主席职位投出降息票
注意绕行!G35济广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封闭施工
惠而浦(WHR.US)盘后大幅下跌!Q2业绩未达预期,全年盈利指引下调
A股盘前播报 | 育儿补贴方案公布!3周岁前每孩每年3600元 工信部再谈汽车反内卷